toyThanksgiving
Slide background
Slide background

“致福工程”村级模式调研报告之四:清真村,同心致福促和谐

发布时间:2012/11/19

致福工程”是致公党江苏省委2003年发起的免费培训农民上网的工程,目的是通过对农民进行免费培训,在农村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帮助农民掌握在互联网上获取和交换信息的技能,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建设学习型社会向农村延伸,助推新农村建设。2008年致公党江苏省委提出加快由“县级培训模式”向建立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的“村级模式”探索。2010年,省委会在探索“致福工程”村级培训模式的建点工作中,决定将民族特色明显的菱塘回族乡清真村纳入到培训点中,两年来在致公党江苏省委、省农委、省财政厅等省市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培训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清真村基本情况

  清真村位于扬州市北郊菱塘回族乡,是江苏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菱塘回族乡的主要回民聚居村,距离扬州市区约50公里, 2011年实现三业总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70余万元。先后被江苏省命名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被扬州市命名为“小康示范村”、“生态村”,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清真村已形成了千亩高档花卉园区、百亩水蜜桃采摘区、千亩优质水稻制种区、千亩特种水产养殖区、百亩种草养鹅区等特色农业,正在规划建设民俗风情园和回民集中居住区。村部有高质量的农民健身广场,村级道路硬化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改厕率95%,新农合100%。但是由于位置较为偏远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人均收入、电脑拥有率仍然偏低,信息技术普及仍然不足。

  二、清真村开展工作情况

  清真村培训点自从2010年开班以来,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培训重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了农村基层从事农业生产一线的村干部、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社员等培训的力度,累计培训学员300余人。通过项目的推进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富能手,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摸索,清真村致福工程培训点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培训体系。一是制定培训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坚持“政府推动、与校联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方针,重点面向农村基层实用创业型人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管理体制,制定了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二是抓好培训过程,确保培训实效。落实组织责任,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确定专人负责,认真抓好专业设置、教学安排、督查考核等工作;落实培训对象及教学班,择优选择了农村基层从事农业生产一线的村干部、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社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有学习电脑知识愿望强烈的农村青年作为培训对象,然后造册登记、建立学籍档案、组建教学班。落实教学环节,通过课堂学习、现场培训、实际操作和自学等形式开展培训,以学员动手操作为主,教师面授讲解为辅,采取理论培训、声像教学、实际操作等环节进行教学。此外,还对教学场所、师资力量已经培训教材等实行专人负责。三是加强培训管理,规范各项工作。对培训制度、学员名册、各类文件、总结、报告、统计资料等全部装订成册、录入电脑进行规范管理,还建立了培训督查、年度考核制度。

  三、清真村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清真村致福工程培训点开班以来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扩大了信息技术覆盖面。清真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电脑人均拥有率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致福工程开班使广大的村民有机会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并借此与与全国乃至世界增强沟通与了解。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30多年前提出的“数字鸿沟”问题正随着信息化阶段的推进而逐渐凸显。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网络用户中只有0.3%是农民,城市普及率为农村普及的740倍,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清真村培训点工作的开展正是逐步消除数字鸿沟壁垒所作的积极尝试。二是塑造了一批信息致富典型。通过全面系统地培训,使得一批种养殖大户学员,在思想上得到了更新,资讯能迅速与外界市场同步,成为了农村致富能手,并通过这些典型的辐射、示范和带动效应,使得更多农民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给自身带来的利益,并主动要求参加培训。三是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以前,清真村受基础设施的限制,农村文化生活较为匮乏,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渴望与相对滞后的文化建设水平存在的矛盾较为突出,但是致福工程的培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许多农民开始通过培训点了解外面的世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开始逐步从麻将室走进电脑房,社会不良行为明显减少。

  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培训时间与培训工作量之间存在矛盾。从培训的实际效果来看,由于培训对象电脑基础水平的参差不齐,完成规定的培训工作量需要更多的培训时间;二是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之间存在矛盾。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目前的培训教材与学员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差异。三是培训目标与农村实际存在矛盾。与县区培训点相比,村级培训点生源较少,开班人数和开班期数受实际情况制约较大,目前培训主要侧重于广度,而深度有待加强,如何将培训重点由被动式的电脑扫盲转向主动式的信息搜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对现代农民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主动发布信息提出了新要求的时代背景下,培训深度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是摆在清真村培训点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明确村级培训点的目标定位和长远发展思路以及如何发挥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依然有待进一步探索。(陈林)